电影《八部半》(1963)讲述了一位处于灵感枯竭期的导演在现实与虚幻中交错的故事。它是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经典之作,影片运用了大量大胆的镜头转换,可以说是导演的一次“精彩炫技”。它的意识流剧情和半自传式的内容,有力体现了费里尼式电影的风格魅力。吴孟达的电影评论对不同镜头的分析(https://movie.douban.com/review/5073620/)已经写的很好了,欢迎大家去看看,相信能学到很多东西。
影片主角贵度在电影中一直处于挣扎和逃避中。面对制片人、编剧和演员的催问,几处镜头显示了贵度所采取的逃避态度。他并没有去直面这些问题,而是继续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,同时又在等待着他的缪斯女神。影片穿插着他童年时的几处关于女性的经历,与宗教生活对他带来的压力。即使在成年成名为大导演后,贵度依然为性所牵受着,同时又面对着愧疚与罪恶感的桎梏中。
影片也一直讲述着牵制与逃离。从最开始的从车里挣脱,到被人用线牵回;最后的场景中被记者会的逼问,到拿起手枪“自尽”的逃离。贵度明白这是他所需要解决的一切,但又正如妻子所讲的,是用谎言搭建起的脆弱现实。贵度在用谎言逃避着自己,同时在苦苦寻求着那个出口,幻想着缪斯女神的出现可以挽救这一切。
其实从另一角度看,这部意识流电影并不好拍,但导演费里尼充满自信的镜头运用显示了他满满的灵感,与剧中贵度的枯竭灵感形成鲜明对比。精致的场景设计和流畅的运镜为剧情和可看性增色不少。具体的镜头分析也在电影评论中有体现,更可展现费里尼大师的才华横溢。